国美考研,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考研攻略!_面向社会(国美考研培训机构)

考研辅导 2024-03-22 阅读:0






原标题:国美考研,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考研攻略!



01、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简介

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以“艺术、科技、商业”高度融合的创新设计学科为主体,在“中华文明源发地”和“数字经济最前线”的良渚办学。围绕长三角的文化资源以及产业特色和优势,开设艺术与科技、工业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三大专业。同步探索人才、教学、管理、育人的新机制,以“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改革、面向融合”的胸襟气魄,整合全球设计教育的创新资源,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打造前沿性、综合型的创新设计学科,推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和设计集成创新,着力打造大数据、智媒体时代的“新包豪斯”。

创新设计学院本科教学由两年专业域内知识学习和两年研究院所内学习组成。各专业学生充分融通,以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社会感知能力、技术学习能力、创新突破能力”四大能力为目的。学院以真实社会为参照,以未来拓展为方向,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实现“着眼艺科融合,推动跨界教学,打造创新社区,重建设计人文”的学院目标。建立一系列研究所和艺科实验室群,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学校艺术资源和产业技术资源,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学院设有“社会与策略”“媒介与交互”“产业与图景”“技术与造物”“智能与系统”五个主要研究院所。

社会与策略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ciety & strategy

重建设计人文,整合跨界教学,以人文知识“背负青天”,以社会策略“锥指大地”。

社会与策略研究所以重建设计人文与整合跨界教学为目标。教学内容包括知识谱系与先进视觉,致力架构跨学科场域,搭建基于开源数据网络的知识谱系,化“设计”为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知行”;混合现实与多元叙事,整合深层问题和浅层表述、正统话语和活泼叙事,涵盖“图文物场影音事业”的多向度、跨媒介的“超文本”实践;文创策略与城乡网络,基于宏观把控、结合环境变量,面向内容生态架构、行为事件策划、场域策略规划与文创机构运营的“总体设计”。研究目标旨在以“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五大维度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策略对“图、文、物、场、影、音、事、业”等设计学科进行横向贯通,创新特色基于容谱系工作室、社会叙事工作室、城乡策略工作室,从而作为人文类的“横向所”,与设计类的“纵向所”之间“设计-人文”合纵连横的间性架构。培育覆盖创新设计教育所需的“哲科技艺”知识结构之全局之人才。

媒介与交互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dia & interaction design

以东方设计学为中心,重新定义社会服务,在艺科融合的语境下研究算法驱动的体验创新设计。

媒介与交互研究所以建构社会媒介与交互美学体验策略为目标。教学内容着眼数字理政与社会创新、未来媒介与扩展现实、数字娱乐与衍生应用三大研究方向。重点研究以非物质设计为对象,专注交互行为美学,介入数字产业服务、开发设计策略与管理。以科技创新复兴中国人文思想,创建科技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活情境,建立新型的社会服务关系。研究目标聚焦培养审美意识、创新理念、系统思维、情境构建、体验表达、技术实现的能力。创新特色培养在数字时代下具备兼通文理、理解计算、包容设计、批判和拥抱科技的计算体验设计师,培育具备创新领导力的跨界整合型人才。

产业与图景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terprise & prospect

基于大数据,全洞察产业链价值,重塑视觉,重建品牌,构建“智能+时代”产业生态新图景。

产业与图景研究所面向新科技、新经济与世界变革,以“重新发明日常”与“重建设计人文”为学术思想,聚焦全球视野和本土语境,专注数字时代产业链与价值链的视觉重塑和品牌创新,构建产业生态新图景。强调艺术、设计、商学与技术等多学科跨界融合,关注社会思想、科技创新、全球经济协作、时尚观念、新人类消费习惯等领域的多元互动研究,展开媒介策略与时尚、品牌创新与模式、多元视觉与社会三大研究方向的教学实践;同时建立社会产业创新和跨学科教学与科研创作平台,以实践项目为驱动,培养学生博学明辨,洞察世界,批判性思考和超越性创造。产业与图景研究所专注探索数字产业社会发展模式下的新需求、新媒介、新场景、新物种、新模式与新视觉发明。旨在建构立世界一流的艺、商、科融合创新的跨学科研究所。

技术与造物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 creation

将人文精神和思辨思维融入物种、技术、自然的生态性跨域合作并催生设计创新。

技术与造物研究所以探讨新兴科技对人与自然的影响为基础,探索设计学与生物学、心理学和人类学学科交叉融合所产生的催化性为目的。以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观念、升维造物的技术工艺、批判与思辨的设计思维和中国文化精髓的感知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在自然、文化、生产、感知四个想象域内,形成人文与思辨、时间与生态、材料与身体、行为与情感的创新特色。研究目标基于可触摸的有形物件和真实的场景营造,以材料创新、身体认知、产品设计和日常重构的实践路径,发明新材料、新物种和新生态。在有机学习型工作共同体的演化中,培养新兴前沿的设计意识、创造发明的造物潜力和学习进化的研究能力,培育具有理解未来新视野和全球设计新见解的创新设计人才。

智能与系统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telligence & systematics

通过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创新,探索智能原理、材料元素、数字信息领域的人类体验和自然系统。

智能与系统研究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运用智能与系统的方法论进行设计创新,对基于“设计人文”的智能与系统艺术实验进行深入的创作与教学。并以创新设计的工程与艺术教育为重点,包含了:人工智能设计与创作、创新材料生成与应用、算法艺术感官与体验等教学模块。研究目标以智能系统的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意为导向,包含了:智能系统设计、材料创成实验、数字信息实践等领域。智能与系统研究所着眼艺科融合,面向智能系统和产品服务的创新,拓展了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材料创成、人类增强等核心课题。通过智能化方式和系统性思维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研发,培育汇通设计人文、掌握智能系统、熟悉材料创成、精研数字信息的新型艺术工科的创新设计人才。



02、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导师简介



俞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建筑方式设计机构主持建筑师、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建筑与文化》杂志副主编。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硕士;东南大学博士。先后在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从事设计与理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



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装饰》杂志主编。1969年5月生于上海,199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2年以《清代北京宫廷宗教建筑研究》获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博士学位,并入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至今。

2007年任《装饰》常务副主编,2009年至今任主编。兼任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期刊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玻璃专业委员会名誉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城市家具分会副会长,筑巢奖组委会主席,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主委会副主任委员、组委会秘书长。



柴春雷

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系主任,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好设计商业模式评审组组长。研究主要关注设计认知,类比推理、文化创新设计、设计策略等,是国内最早关注设计和商业融合的研究者之一,出版国内第一本商业与设计融合的著作《商业创新设计》。

在商业创新设计领域里,提出商业洞察、商业设计工具和商业模式三部分构成的理论架构。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the design journal》 、《design studies》等上面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出版著作4部,教材1部。



段卫斌

1975年12月出生,艺术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美术学院优秀青年学者;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高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专项,中国美术学院十佳青年教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



张剑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硕导。1995至2009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09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曾获2015中国红星奖原创优秀设计师、2014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2013中国设博会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设计师、 2012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 2007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06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在22年的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中,以近300余件的设计作品对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及设计的人文思考加以实践与探索,作品获得诸如:德国红点概念奖及至尊奖多项、德国if产品奖、欧洲产品设计奖银奖铜奖、意大利a'designaward设计奖铜奖、美国星火奖、美国idea奖、韩国仁川国际大赛银奖、台湾光宝奖银奖、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红星原创设计银奖多项等各类设计奖项共130余项。



张周捷

独立设计师、数字艺术家,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英国建筑师协会访问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及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创立数字实验室,作品带有鲜明的独立性、实验性和未来性,灵感源自对自然的理解,探索数字形态的演化及制造,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出,并被众多博物馆、画廊及私人收藏,曾被《wallpaper*》《纽约时报》《vogue》等媒体报道。



吴小华

1963年1月出生,浙江仙居人,198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大学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督导,戏曲与影视方向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动画教学与创作、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与策划等。荣获“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类专家评委。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专家评委。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学校动漫类优秀教材评审专家。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学生原创动漫作品大赛”评委,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美猴奖”终审评委,中国国际漫画节oacc金龙奖原创漫画动画艺术大赛评委。



胡晓琛

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互设计、动画、数字媒体等。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硕士毕业,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具有“科艺融合”的创新意识和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率先提出了交互设计专业方向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在科研工作中主持了交互设计相关研究课题多项,其中主持教育部课题1项,主持厅局级课题2项;参与厅局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多篇。



篠原規行(日)

武藏野美术大学影像学科学科长、主任教授、武藏野美术大学院长助理。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的客座教授。于1996年10月,完成武藏野美术大学影像学科年度活动展览《影像未来展》的展示、会场设计、展览照明等;

1997 年 3 月,担任武藏野美术大学《平成 8 年毕业典礼》与4月《平成 9 年入学典礼》的企划演出、舞台构成于制作、会场构成、进行、学内演出等1997年7月担任武藏野美术大学影像学科指南《大学编》制作以及1999年7月改订版制作1999年3月上海戏剧学院特别讲义。1999年11月《第 6 回大学全息影像展》会场构成、执行等;

2001年6月,特许厅意匠编文书指导指南电视企划立案、构成;2002年10月,《坐于 130 把名椅之上》影像制作演出(ozone);2002 年 11 月岛崎信展《超越设计的领域》企划影像制作演出(武藏野美术大学资料图书馆);2003年6月通信教育 hp 造型文档目录《日本画绘具》企划构成、制作;2004年5月《les ma?tres de i' affiche 19 世纪末海报艺术的巨匠们》 展览构成企划、用具设计、照明等;2005 年 3 月,参加上海戏剧学院交流展;2005年6月,《表象现象展》企划、展览构成计划、影像构成演出2005 年9月,《rins project02 in opaque marunouchi》企划、用具设计制作等。



林磐耸

中国台湾人,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台湾亚洲大学讲座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博士生导师,两岸设计人才养成计划专案主持人,泰达杯全球青年创意设计大赛顾问,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计划主持人,台湾设计联盟理事长。

在前卫和现代的设计领域中,以精炼的海报视觉语言融合台湾岛屿图像做为创作题材,将台湾设计推上国际舞台,名列世界百名平面设计家之一,享有台湾设计界导师的美誉。



凌雅丽

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十大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之凌雅丽原创大师工作室领衔设计师,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理事,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理事,上海市服装研究所首席设计师;第十届“兄弟杯”世界青年设计师大赛“金奖”。自2006年开始持续参加上海时装周,发布当季系列作品,获上海时装周“最佳工艺奖”、“卓越贡献奖”等奖项。



al

lan j.walker(英)

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艺术媒体与创意技术学院的院长 ,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的客座教授。艾伦是一位跨学科研究方面的资深学者。他曾担任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的副院长 , 以及伦敦温布尔登艺术学院的印刷和书籍艺术专业的负责人。

他的实践和研究重点是数字和传统印刷方法的集成 , 图形艺术中的可视化以及文化活动对城市复兴的贡献。艾伦在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 (edinburgh university) 接受教育 , 是一位专业的景观设计师 , 致力于研究英国国家公园内与保护和土地管理有关的环境问题。2020年 , 他领导了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项目 , 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 庆祝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韩绪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视觉传达设计分支副主编、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主席、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等职。



陈华沙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创新设计学院基础教学督导,资深设计和艺术策划人,艺术家。



韩家英

设计师,1961 年生于天津。韩家英设计公司创办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创新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学术委员。

曾荣获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金奖、新周刊“中国最具号召力设计师”,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中法文化交流贡献奖以及日本富山国际海报三年展、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捷克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等众多国际奖项。



仇寅

著名字体设计师、著名硬笔书法家。方正字库设计总监、方正集团高级技术专家,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深圳市平面设计师协会(sgda)会员,中国设计师沙龙(cds)会员。

设计字体:“方正悠黑家族 、方正悠宋家族、方正大魏体、vivo type、 方正宝黑家族”等。曾获1985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1988首届国际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2015中国设计“红星奖”等。出版有《仇寅钢笔字》、《仇寅书外国名诗》、《古帖新临多体钢笔字帖》、《雷锋日记选钢笔字帖》、《著名外国诗歌钢笔字帖》等字帖多部。



朱志伟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艺术专业,曾在北京外文印刷厂从事印刷活字雕刻工作,现为方正字模事业部字体开发总监。

在字体设计方面,主要代表作品有:方正粗宋、方正北魏楷书、方正铁筋隶书、方正博雅宋、方正雅宋、方正风雅宋等。1996年北魏楷书在日本森泽公司举办的国际印刷字体竞赛中获得铜奖。1999年铁筋隶书在日本森泽公司举办的国际印刷字体竞赛中获得评审委员奖。



山中一宏

197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97 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并于同年在伦敦设立山中一宏工作室(kazuhiro yamanaka office),他目前担任武藏野美术大学工艺工业设计学科学科长、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的客座教授。

从家具设计、照明设计、照明装置到室内设计,山中一宏的创作涉及诸多设计领域。目前其客户有意大利的pallucco、boffi和alessi、德国的ingo maurer、法国的saazs等顶尖企业和世界各地的美术馆机构。

山中一宏曾获得各类奖项,比如曾作为最佳青年设计师荣获2004年米兰家具展“设计报告奖”。还担任多个国际设计竞赛的评委,包括 2009年度香港设计师协会设计奖和设计邦国际设计竞赛等。



徐雯洁

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副主任,校工业设计竞赛基地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院外聘导师。2011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并任职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系。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作访问研究。

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负责人承担了浙江大学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1项,负责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项目1项,负责省创课题1项。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获得受理。2013-2015年获得红点至尊奖一项、红点概念奖四项、if奖一项、红点荣誉奖一项。



吕曦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多年来致力于视觉传达下的信息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推广等教学、设计及理论研究,设计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届全国美展、new form国际平面设计探索展、asia next亚洲海报前卫实验设计展、日本爱之县“爱 地球 博”邀请展等。

近年更关注于以用户研究为中心的信息架构可视化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和服务设计领域,曾为pacap-ccer、色诺芬量化投资、上海通用汽车sgm、中国移动掌中宝等主持网站或移动终端产品架构与视觉策划、数据可视化设计。曾应邀为广州设计周交互设计教育工作坊、ixdc国际体验大会设计教育工作坊主讲嘉宾。



李轶军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教学负责人,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并获工程硕士学位,从事交互设计与视觉策略研究方向。现为创新设计学院骨干教师,以艺科融合的学术背景,组织带领新锐教师团队推进教学改革。



吴碧波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博士,中国美术学院2011协同创新中心自主品牌方向负责人,中国美术学院敦品品牌第一任设计总监、总经理,大美文化创始人、设计总监。



姜珺

研究型建筑师、文献编辑与独立策展人,《城市中国》杂志创刊主编(2005-2010),莫斯科strelka建筑设计与媒体学院课题导师(2010-2011),牛津大学esrc中心访问学者(2011-2012),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2014),“蛇口议事:2025”策展人(2015),《温故知乡》(乌镇国际建筑论坛,2018),《天问:世界观的对话》(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杭州分场,2020)等。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社会与策略研究所所长。



裴钊

迈阿密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客座教授。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硕士师从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兼有多年境外设计事务所工作经历,近期主要从事拉美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和中拉现代建筑比较研究,在时代建筑、domus、建筑师、新建筑、城市建筑、建筑与文化、画廊、azure等多种期刊上有文字发表,担任《建筑师》客座编辑和《建筑与文化》评论专栏作者。



袁由敏

知名设计师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1971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系,硕博同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作为“九月九号设计” 创始人及艺术总监。通过教学、研究、实践、公教等途径,致力于将东方传统智慧融入当代设计。

担任白金创意大赛、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评委、法国肖蒙国际海报设计节评委评委。代表作《莲花抱子》获 1998 年香港双年展文化类海报优秀奖,《感受格调》获 2003 年第一届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文化类海报金奖。作品曾参加中国设计艺术画展、华人设计百杰展、全国美术作品展设计艺术展、伊朗德黑兰国际海报双年展、波兰华沙海报双年展、柏林当代中国海报展等多个知名展览。发表论文《以少胜多》。

为 2016 年 g20 峰会与 2022 年杭州亚运会设计 logo 并带领团队执 行并完成“g20 形象”、“2022 杭州亚运会形象”及第一届全国青运会”等多个国家级项目。



俞佳迪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保送该系攻读研究生,并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后毕业于中国美院设计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创新设计学院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带领推进创新设计学院教学改革工作。



向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院外聘导师。致力于数字视觉化设计研究,在高低科技、新旧媒介之间探索视觉艺术语言的可能。她曾经留学于美国麻省艺术学院、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和东京工艺大学,学习设计方法论和动态媒体设计;作为麻省理工新媒体行动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参与社会数据视觉化项目。主要学术领域集中于动态媒体设计、数字艺术创作、数字视觉化设计。



於阗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音画交互的实验者,先后出任过基础教学部副主任、主任,数字出版与展示系主任,数字媒体系主任。

1997年组建甜蜜的孩子乐队;2002年发行首张专辑《在街上》,这也是上海本土制作发行的首张摇滚乐专辑唱片;2008年发行第二张专辑《水》,这张专辑使该乐队成为了中国musicradio排行榜年度内地最佳乐团,该专辑中的作品《忆江南》获选年度最佳金曲。



连冕

中国香港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专任教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历史与理论,侧重礼经与礼制造物和传统社会治理方向,兼及历代罕传文献整理、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艺术批评,和国外设计实践成果引介等。

具体承担国家及各级课题10余项,版行各类专书10余部,发表长篇学术论文50余篇,迄今累计各类刊布约600万字。先后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3层次”、“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浙江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中国美术学院“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学术骨干”、“优秀青年学者培育对象”等名单。



周博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20世纪的艺术与设计、现代艺术史以及视觉文化研究。曾在《读书》、《美术研究》、《装饰》等杂志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以及众多评论文章。

出版专著《现代设计伦理思想史》,是牛津版《20世纪的设计》和设计学名著《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绿色律令:设计与建筑中的生态学和伦理学》的中文译者,并担任《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经典文选》的主编和《20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集》的副主编。曾获得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并曾策划多次艺术展览或担任学术主持等。



ingo offermanns(德)

英戈·奥弗曼斯于1994年至1998年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艺术(绘画),并在荷兰阿纳姆完成了平面设计的硕士学位学习。自2001年起,他作为一名独立设计师,专注书籍设计和印刷,与德国和国外的多家博物馆和出版社合作。

2006年,在德国汉堡艺术学院任职之前,英戈·奥弗曼斯(ingo offermans),曾在多个机构任教,包括荷兰阿纳姆的artez艺术学院和美国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2015年,ingo offermans创建了研究平台“inter-graphic view”,并作为该平台的主编主持工作。自2016年起,ingo offermans成为agi(国际图形联盟)的成员,于2019年起,他受任成为汉堡hfbk的副院长和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的客座教授。



03、中国美院创新设计学院2021年考研真题

设计基础(一)

题目:“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危机”,150分,4h,4开卡纸两张,a3草稿纸两张

背景:疫情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影响了设计。在后疫情时代下,出现很多变化,设计也面临着危机。社会与生活在后疫情时代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设计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请以‘后疫情时代的设计危机”为题,进行设计解构表达或者给出解决方案。

要求:结合所报方向从人与人、人与物的角度出发给出解决方案;以设计思维、设计策略、设计重塑、设计方案等方面入手,画设计草图与创意图形,进行设计演绎表达;进行200字左右的方案论述,结合草图,图文并茂。

设计基础(二)

题目:“鱼和水的设计思考”,150分,4h,4开卡纸两张,a3草稿纸两张

背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万物互联的时代,因果关系让事物间产生了联系但同样也存在矛盾重重的问题。试以鱼与水作为基础元素进行解析,从生活中的痛点出发,找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要求:以鱼和水为基础元素,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进行快题设计;以本专业为基础,使用熟悉的材料,如马克笔,彩铅,水彩等;原则上画一张即可,如有需要可画两张;设计阐述说明不少于400字。



04、创新设计学院2021年考研报录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热门文章

    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出炉,23考研还将继续扩招!!! - 哔哩哔哩(2022年全国研究生分数线) 2024-02-29

    2023年3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用数据直接印证了扩招的说法。具...

    2022考研调剂人大、厦大、大连海洋、内蒙古财经、西安美术汇总(2022考研真题英语一) 2023-10-23

    原标题:2022考研调剂 | 人大、厦大、大连海洋、内蒙古财经、西安美术汇总 ...

    今年的“考研国家线”你看了吗 2023-02-28

    纵观上图分析:分数总体上浮,大部分专业总分都提高了10~15分左右,单科提升了2~8分左右。可以看出分数提高的专业...

    小崔说数 2024考研数学全程班! 2023-09-0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hello,大家好,我是小崔老师! 当大家开始考研复习备考后,想必都能明白,得考研数学者得天...

    考研数学题目欣赏(罗尔定理)(考研数学题目及答案) 2024-03-09

    ???来欣赏下传说中的罗尔定理及推广形式。 定理内容称:若函数f(x)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即1)在闭区间[a...

    研究生复试331分逆袭390分 北京协和医学院回应 2022-12-10

    (观察者网讯)3月31日晚,针对网传“北京协和医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331逆袭390”一事,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